79年那一仗确实是把我们打醒了,所有的装备都验证了一下,首先部队要装备钢盔,五六半自动不能用了,62式轻坦克不能用了,越军的轻武器比我们要先进不少!
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,我国经历了一场自卫反击战,暴露出了我军装备的明显不足,尤其是单兵武器的落后。面对这一现实,国家开始加大对军事科研和武器系统升级的投入,启动了一系列新型武器的研发与制造。
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,中国与越南的边境地区,尤其是老山和法卡山这两座地理位置关键的山峰,成为了一场持续十年的边境冲突的核心战场。这段历史被称为两山轮战,其间涉及了多个中国军队,包括第47军、第16军、第23军、第27军、第38军、第20军、第1军和第14军等共计13个军队。这些部队在不断的战斗中交替轮换,锻炼了士兵的战斗技能,同时使这片前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事训练场。
从1984年至1989年,这场战斗进入了最为激烈的阶段。在这五年中,中国军队的牺牲者有1589人,另有3014人受伤。而根据越南方面公开的数据,他们在同一时期的死亡人数达到了4000多人,受伤人数超过9000人。整个十年的战斗中,越南军队的伤亡总数达到了30695人。
每个参战的中国军队都在不同的时间段进入战场,这种轮换策略不仅保持了部队的活力,也让每个部队都能在实战中学习和应用新的战术与技术。这场长达十年的边境战争,尽管在国际上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,但对于参战的士兵和指挥官来说,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战争经验。
这场边境冲突的背后,隐藏着冷战时期的大国政治影响。中国和越南这两个相邻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摩擦,以及与苏联的关系,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。
在战斗最为频繁的几年里,战场的地形和环境条件对战斗双方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。老山和法卡山地势险峻,且气候条件复杂,这些自然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斗的方式和战术的选择。中越边境的这些山脉,既是自然的屏障,也是战略要地,对控制整个边境线的军事态势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80年代,我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武器更新换代,涉及步兵主战武器和伴随支援装备。新的武器开发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射速和小口径化,以适应更为复杂的战场环境。此次武器革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便是引进了多款新型轻武器。新式的轻武器包括79式狙击步枪、81式自动步枪、79式冲锋枪、81式班用机枪、85式微声冲锋枪以及85式狙击步枪。
我军对狙击步枪的特别关注。过去,我军步兵连并未配备专用的狙击步枪,这在对越反击战中曾使我军陷入被动。越军利用苏联的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进行远距离的精准打击,对我军造成了不小的威胁。
为此,我军根据缴获的苏联狙击步枪仿制并研发出79式和85式狙击步枪,这标志着我军狙击武器体系的正式建立。为了配合新型狙击步枪,还专门研发了7N1式狙击弹,这种弹头设计为尖船形状,含有被甲钢芯,能在击中目标后产生剧烈翻转,极大地增加了射击的致命性。
在步兵武器方面,由于80年代初期我军主要使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在对越反击战中与越军的AK47相比显得火力不足,因此,81式全自动步枪和81式轻机枪的研制便显得尤为重要。81式全自动步枪的设计不再仅仅作为冲锋枪使用,而是更加注重在中等距离内的点射和连射精度,并配备了枪榴弹发射器,以适应更多的战场应用。
针对特种作战需求,79式冲锋枪和85式微声冲锋枪被研发出来,主要配备给侦察兵用于执行特种任务,如捕俘和端掉敌军哨所。80年代的两山轮战期间,我军侦察兵大队在使用这些新型武器时展示了极高的效率和战斗力,据统计,在执行近2万人次的任务中,共击毙越军3000余人,俘虏124人,我军侦察兵自身的伤亡也控制在80余人。